顶点财经:新能源车:救救我们吧!

导读:国内新能源车行业似乎正在遭遇四面楚歌的处境!关于产能过剩的问题,虽说不同口径下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,但已经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隐忧渐渐浮出水面。全国政协经济...

国内新能源车行业似乎正在遭遇四面楚歌的处境!关于产能过剩的问题,虽说不同口径下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,但已经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隐忧渐渐浮出水面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近日表示,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上看产能不存在过剩问题,但有些地方有些企业产能是过剩的。有些地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过于迫切,甚至利用产能过剩控制准入,这是南辕北辙。进入2023年,伴随以锂电为中心的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,国家层面新能源车补贴的退坡,整个行业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。面对前期降级魔法的失灵,叠加2022年全年销量不及预期,头部企业特斯拉今年1月再次拉开深度降价的大幕,寒气逐渐传给国内新能源车企们。而融资层面上,资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重心已开始转向产业链上游。二级市场上,窥探几家有代表性的车企股价,自去年7月开始走出一波回调的趋势,股价摆烂迹象明显。

30%生死魔咒

在国内,当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上升至30%,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,依然要面临生死存亡的苦恼,只不过内核原因跟之前大不相同:以前担忧的是造不出来车,现在担心的是造出来不一定卖得出去!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说法,零售市场中,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1.6%。分类别看,2月,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2.9%;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2.6%。30%意味着什么?一方面,是对过去高增长的肯定;另一方面,也是对未来行业压力增大的一个信号!当渗透率效率低于30%时,行业处在萌芽时期,虽说这个阶段企业需要面对技术、市场接受度等一系列问题,但也享受着市场增长广阔的甜蜜处境。一旦达到30%的阈值,在登顶50%的过程中,行业就会步入竞争型市场。在这个新的市场阶段,随着产品社会总产量的提高、价格的下探,龙头公司的利润增速也会受到挑战。尤其对于新能源车行业而言,随着国家向能源型社会的战略转移,竞争者还在不断涌入。即使曾经的垄断者,在当前环境下也一刻都不能倦怠,因为稍不留意,就被对方赶超,曾经凭借垄断者保持的高额利润也可能被进一步蚕食。当前被库存压力折磨的特斯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另外,区别于燃油车,在资本市场的定价逻辑里,新能源车属于科技类成长股。这就导致,车企业绩只要有风吹草动,公司股价就会呈现出几倍的波动。尽管国内市场渗透率已经不低,不少新能源车企依然赚不着钱。一边他们要提防对手出新招;一边要继续烧钱搞新车换代等。目前,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分散度很高,这不仅体现在供给端,还体现在需求端。早在2021年,就有研究指出,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,处于小而散的状况。如今,随着渗透率的走高、竞争的激烈,新能源车行业的增长逻辑,已经从供给驱动转换成需求驱动。除了大环境对需求造成的影响外,个人需求的多元化也影响着车企的命运,比如:品牌、价格、外观、舒适度、安全性、有没有激光雷达、有1颗还是2颗……

各有各的苦

降价不可耻,但阶段性有用!这个经济学中刺激销量的策略,正在被能源车企拿来作为阶段性武器,原因是日子不那么滋润啦。尽管定位不同,但却各有各的苦。产品力不足的特斯拉:由于产品更新换代慢,自2022年10月起,特斯拉的降价的形式已经从暗渡陈仓过渡到明目张胆。毕竟,之于特斯拉而言,降价效果失灵可能是价格降得不够多。1月降价2万—4.8万幅度后,2月的销量效果环比增长了12.6%,效果是明显的。不过,随着其竞争对手在2023年新车型的推陈出新,特斯拉单车毛利1.2万美元的奇迹想保持下去也不是没有难度。科技感害了小鹏:特斯拉调价后的区间来到20万—30万,价格带直接跟小鹏汽车形成重叠。因此,1月特斯拉降价对于小鹏的冲击还是挺大的。响应速度上,小鹏也很快推出真金白银的价格优惠,小鹏G3i、小鹏P5、小鹏P7拿出2万—3.6万的优惠。目前国内电动车的结构呈现两极分化,10万元以下和25万元以上的车型销量更好,中间地带有待开发。

市场定位上,小鹏本想用科技感的标签去补齐中高端市场的缺口,比如:自动驾驶、车载娱乐等差异化体验去吸引年轻人和小众发烧友,激光雷达、车内娱乐、智能驾驶等。刚开始P7和P5靠着智能化的体验短暂吸引了客户,2021年以及2022年,小鹏在造车新势力中名列前茅。但下半年来,随着特斯拉的降价,小鹏G9上市之初的“配置门”事件等问题,使其变得举棋不定。2月份数据显示,降价后的小鹏只比1月多卖了791辆车。为了打造科技感,小鹏没少在研发上投入,不过受限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原因,用户仅凭这一点付费的意愿似乎也越来越弱。蔚来的高端市场之殃:汽车卖得越高端是不是竞争力越强?毕竟,在大众的眼中,高端奢侈上档次的东西,越涨价才能卖得越好。这是在某些领域、特定时间范围内的产物。反正,放在蔚来身上,目前并未有所体现。2022年蔚来的业绩显示,全年收入总额同比增长36.3%,但全年净亏144.37亿元,再刷新高,远远超小鹏和理想。2017年以来,亏损已经成了蔚来的主旋律。按照交付量12.25万辆车计算,蔚来每卖一辆车亏约11万元。谈及亏损的原因,蔚来表示,主要受到碳酸锂价格上涨超出预期,产品组合,以及芯片和电池等各方面中上游价格影响。此外,由于现有ES8、ES6及EC6车型相关的存货拨备、生产设施加速折旧与购买承诺损失。为了配得起高端二字,蔚来一直保持高额度的研发投入。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08.4亿元,占总收入比超20%。为了提升服务体验大铺换电站。这些本身没有错,但对于生产自主化和供应链环节把控力度不足的蔚来而言,这些都在无形中提升了它的成本,外界稍有风吹草动,蔚来的市场地位就会被打破。随着一汽、东风、上汽、吉利等传统车企相继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,去年8月开始,极氪连续三月成为中国品牌30万以上豪华纯电车型销冠。这都还是去年的情况,今年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,蔚来需要更加努力。由于价格带定位不同,今年1月蔚来并未跟随特斯拉开启大幅降价的节奏,而是通过兜底国补、金融方案等先试试水。

结语

新能源车内部竞争力十足,燃油车又来补一刀。为了缓解燃油车的库存压力,湖北省政府联合车企推出购车补贴措施,东风本田、东风雪铁龙、东风日产、东风风神、东风标致等,补贴最高达9万元。想必,各地政府陆续也会跟进出台燃油车补贴计划,对于新能源车市场又会造成一波短暂的冲击。另外,传统车企也在全面转型,到时候竞争更加激烈。比亚迪目前来看似乎是最稳的,国内市场,比亚迪、特斯拉双强格局较为稳定。但在行业内卷下,想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依然需要高度警觉。一个竞争激烈且格局小而散的行业如何破局?不少行业人士的看法是,未来行业将进入并购重组的阶段,以此来提升产业集中度。回看历史,这也是行业必经的一个阶段。但目前来看,似乎谁都不想成为被并购的那一方,所以要开足马力继续卷。而对于那些喊着口号,却依旧没造出新能源车的企业比如小米来说,先选择“躺平”,晚几年再造车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毕竟这一轮厮杀完了之后再入场,说不定会有新的生机。

-----------

*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

*风险提示: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

顶点财经投资顾问:高亮(A0380621100001)

财经看点网提示:本页面内容及观点仅供传递信息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具体行为建议,本网站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
关键词:
分享:
上一篇:顶点财经:墨西哥替代中国,下一个世界工厂? 下一篇:债券报价交易重回“群时代”?先别急!

热点文章

发表评论